文化 | 日星鑄字行救急

出版印刷業的行家,大多對活字印刷有著一種情意結,曾幾何時,澳門也有有心人開了小小的店鋪,引進價值不菲的活字印刷機為街坊印製特色小商品。種種原因,如今店鋪已經不再營業,似乎這一股小小的印刷懷舊風吹了一下就堙沒在市聲之中。然而,台灣卻有老師傅和小店鋪一直在堅持著,把美好的繁體鉛字活板技術延續下去,它就是——日星鑄字行和印刷匠人張介冠老闆。

IMG_4891

老闆張介冠和它的寶藏(圖片來源:Biosmonthly)

位於台北市的這家小小鑄字行,是很多文青喜歡流連的地方,台灣文化局也很好地幫助老行業新生,不但有組織一系列讓年輕人甚至小朋友都能參與的活板印刷術觀摩學習團,更有在一些文創產品銷售網站如PINKOI等,售賣用活字印刷術製作的文創產品。鉛字的書法美感溫潤,是一般電腦字體所缺乏的。但是由於電腦普及化,在講求快靚正的年代,這種有生命的字體卻活得異常艱辛。

24995185450_6262745981_b

最艱難的部分,可算是字體銅模的修復。

作為目前世上最後一位在職繁體中文鑄字師傅,張老闆於1月3日正式發佈了「字體銅模修復計畫」眾籌,將不斷損耗的鑄字銅模修復,務求過千萬枚鉛字與12萬枚鑄字銅模得以保存,目標為6百萬台幣。

IMG_4908

(圖片來源:Bimonthly)

由於鑄字最重要的是銅模,1969年成立的字廠,為數不少的銅模經歷超過40年反覆鑄造而逐漸損毀,銅模字跡模糊將影響鑄出來的鉛字,印刷品會出現筆劃殘缺、參差的現象,修復工程巨大,一人每天只能夠修復五個字,如果要將這12萬枚銅模全部修復完成,需要60幾年時間!遠遠追趕不上銅模損毀的速度。因此日星鑄字行希望透過計劃培訓修復師,將修復工作縮短至5年內完成。

DSC_1013

日星的舊招牌(圖片來源:DCFever)

「日星鉛華:台灣活版印刷工藝」網站收錄近6千種鉛字字體的數位影像,包括全套日星初號楷體。張介冠表示,這套初號楷體源自早年的「風行鑄字社」,該社專為政府印製公文書信與駐外大使聘書,字體力求典雅優美。相傳這套日星初號楷體是清朝進士以毛筆書寫、再由上海篆刻師傅製模雕刻而成。1949年由廈門傳進台灣,歷經至少兩回的修整,見證兩岸之間的鉛字史交流。中研院將這套字體轉製為電腦字型、免費供各界下載使用。讓當年融合書法與篆刻之美的鉛字,重新走回你我面前的紙頁,喜歡書法和書本的朋友不容錯過。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計劃內容,請點擊:

日星2017眾籌計劃官網